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

2025-07-04 07:13:29焦点

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热动力”

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

  近日召开的高级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冰雪经济、经济银发经济 。滑上

  群山覆雪,高级道雾凇满枝 。冰雪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 ,经济一条条雪道宛若由山顶垂下的滑上白色绸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级道滑雪爱好者在群山与树影间飞驰而下 ,享受冰雪运动的冰雪激情与快乐 。

  冰天雪地也是经济金山银山 。

  近年来,滑上“冰雪经济”不断升温 ,高级道各地区各部门抓住机遇,冰雪以多样化产品、经济高质量服务吸引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热动力”。冰雪经济努力滑上“高级道” ,前景令人期待 。

  供给端持续发力,叠加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在吉林省长春市,财税政策支持景区提供更丰富的冰雪活动 。

  在长春市净月潭滑雪场,雪具大厅人来人往 ,崭新的地面 、精致的吊顶 、优化后的室内照明等新变化都让滑雪爱好者段鹏程惊喜不已 ,感叹“变化太大了 ,设施、服务一年比一年好” 。

  “冬季到来前 ,净月潭滑雪场对雪具大厅进行了重点改造,新增了青少年双板 、单板雪具300多副。”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孙晶说。

  据了解 ,长春市税务部门聚焦冰雪企业需求,精准推送和辅导涉税政策 ,确保税收红利直达快享。“近3年,企业共享受留抵退税2479万元,‘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有力推动了景区冰雪项目建设 。”孙晶说。

  今年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部门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 ,为当地冰雪企业举办“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等活动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孙晶说 ,新雪季期间 ,净月潭滑雪场将举办冰上汽车漂移赛 、冰上龙舟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进一步提升游客纵情冰雪的游玩体验 。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银行贷款助力冰雪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出现资金缺口,急需贷款支持。”今年10月底,交通银行新疆石河子分行工作人员走访企业时 ,新疆阿尔泰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齐金梅提出了融资需求,“雪具大厅改造施工已经结束 ,施工方等着结清款项,我们有点着急 。”

  “如果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影响工程建设 ,企业今年雪季经营会有较大损失。”交通银行新疆石河子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王磊说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 ,他们制定专属服务方案 ,开辟授信绿色通道  ,仅用半个月就为企业授信3.29亿元 ,有效满足了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改造扩建的资金需求。

  “目前第一批4000万元贷款已经投放,公寓装修也接近尾声,预计明年1月投入使用 。今年11月中旬,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已顺利开板,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给雪友们提供更好的滑雪体验。”齐金梅说。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 ,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供给端持续发力,叠加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说 。

  用好财税政策支持冰雪经济 。吉林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冰雪产业引导投资基金10亿元,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专项支持冰雪经济5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吉林市税务局针对冰雪企业实施“一户一企一策”申报辅导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 ,开展政策宣传 ,进行一对一税务服务 ,全力保障税惠红利落实落地 。新疆对S等级以上滑雪场建设出台贴息政策,对每个滑雪场每年最高补贴1000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塔城地区税务局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定期走访,“面对面”摸排滑雪场内个体工商户遇到的涉税堵点与政策盲点 ,“一对一”精准化解。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冰雪产业。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为冰雪行业核心龙头企业提供快易付、快易贴等供应链融资产品。黑龙江省海林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聚焦牡丹江雪乡景区小微企业创新推出“雪乡驿贷”信贷产品 ,贷款主要用于雪乡家庭旅馆建设 、改造、装修及日常运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黑龙江分公司已累计为38家冰雪旅游企业提供近19亿元人身险风险保障,财险黑龙江分公司积极承保旅游景区和冰雪娱乐场馆公众责任险等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80亿元。

  《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 、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冰雪企业信贷投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贷款贴息 、政策性担保  、风险补偿等方式,有效降低冰雪企业融资成本” 。王裕雄表示,冰雪经济产业链长 、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要通过财政资金扶持、贷款支持等方式支持冰雪经济发展 ,把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发展冰雪旅游  、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 、冰雪装备等全产业链 。

  消费券发放、金融优惠活动等促消费举措 ,吸引更多人参与冰雪消费

  多家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自11月起,冰雪旅游词条的搜索量开始上升 ,12月以来冰雪旅游相关产品的搜索热度持续走高。为了迎接消费旺季,各地区各部门提前部署促进冰雪消费的政策举措  。

  确定了近期赴新疆冰雪旅行的行程后 ,上海市的颜女士打开携程旅行APP预订酒店时发现,新疆不少地州在发放文旅消费券,“我要去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放了酒店八折优惠券和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券 ,我都抢到了,在网上订酒店和景区门票加起来直接优惠了近200元 。”

  从各地实践来看,发放消费券是拉动冰雪消费的重要方式 ,真金白银的投入引来更多对冰雪运动感兴趣的消费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争取援疆资金发放文旅消费券,“我们预计发放2400万元消费券,补贴范围包括景区、酒店 、餐饮等 ,目前已经发放了1000多万元。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 ,1元消费券能拉动8元的冰雪消费  ,消费券对于冰雪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汤文说。

  辽宁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促消费等专项资金1500万元 ,支持全省各级商务 、文旅等部门丰富冰雪旅游消费场景,打造冰雪旅游新业态 、新场景 ,对各地举办的特色冰雪促消费活动 ,给予20万至50万元不等的活动补贴 。

  吉林省将冰雪消费券总规模增加至1亿元,首批3000万元消费券已经在“悠游吉林”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投放,最高消费满减300元 ,享受七折优惠 。

  在需求侧,金融机构在拓展消费场景 、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促进冰雪消费提质升级。

  “每年冬天 ,我最期待的就是约上雪友一起去滑雪 。”北京市民齐先生说 ,近期北京天气转冷,他早早便开始关注几个京郊雪场的消息,“南山滑雪场有优惠活动,使用微信绑定工行信用卡支付购买雪票 ,可以享受满200元减50元的优惠 ,我立马就下了单 ,三人同行,每人减50元 ,真划算。”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今年推出“燃动京城爱购冰雪季”系列消费活动,面向北京地区的南山、军都山、石京龙滑雪场等20余家商户 ,在雪票 、住宿、餐饮、教练教学 、培训产品  、冬令营等冰雪消费领域推出一站式优惠活动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推出“冰雪体育卡”服务冰雪运动爱好者,持卡人享受免开卡工本费、免年费以及多家运动场所消费专属折扣,截至11月末,已发卡近12万张。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应用智慧场景服务牡丹江雪乡景区,为景区建立票务综合管理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和智慧收单系统 ,可实现聚合支付 、商户收单管理等多种功能  。

  冷资源“热”起来,我国冰雪消费活力持续增强 。《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 ,2023—2024冰雪季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 ,72.73%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有消费支出 。

  “冰雪消费涵盖‘食、住、行、游 、购、娱’多元场景,覆盖范围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说 ,金融机构要将消费热点与新的技术形式  、金融产品相结合 ,与景区、酒店、滑雪场等主体加强合作,通过消费满减、预订返现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助力冰雪消费场景持续扩容。

  “此前金融机构曾经推出一款特殊的滑雪手套,手套内部嵌入了数字人民币可穿戴设备钱包 ,消费者可以通过‘碰一碰’的方式进行支付 ,这就是金融服务和冰雪消费场景结合很有趣的一个案例 。”王裕雄表示 ,推动冰雪消费发展时要注重创造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除了门票、餐饮、住宿以外 ,要加入更多的游客体验、网红打卡地等元素 ,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 。

  优化交通、餐饮、保险等服务,让雪友们在冰天雪地中感受浓浓暖意

  冰雪运动有一定门槛 ,部分运动种类对初学者来说还有一定的风险  。冰雪运动爱好者做好自身保护措施的同时 ,选择合适的冰雪相关保险产品也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保障  。

  四川省成都市的王女士是多年的滑雪爱好者。今年初 ,王女士一家随滑雪旅行团到外地的一处雪场游玩 。出发前 ,她给家人投保了一款滑雪险产品。在滑雪的过程中 ,女儿不慎摔伤骨折,王女士立即向承保公司报案。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很快到场了解情况,并对附近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考虑到孩子年龄较小,工作人员同王女士商量后 ,决定送往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 ,由保险公司提供医疗运送服务  。同时 ,工作人员协助王女士准备报案材料 ,对医疗费用自费部分扣除免赔额后予以全额赔付 ,并赔付了1万元伤残保险金 。

  《意见》提出 ,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冰雪相关保险产品。当前,随着冰雪运动日渐普及,一些意外险产品扩展了滑雪等项目的保障责任 。同时 ,越来越多保险机构推出了专门针对冰雪运动的保险 ,保费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保障功能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冰雪运动意外险产品为被保险人在合法经营的公共体育场所内进行非职业的室内外滑雪 、滑冰运动提供保障,保险责任包括意外伤害医疗费用 、住院津贴  、骨折保险金等 ,也有产品涵盖误伤他人 、旅程取消、滑雪装备盗损等责任保障 。此外 ,雪场往往远离市区  ,一些保险产品还能够提供急救指导、医疗运送以及协助就医住院等服务 ,保障功能更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

  冰雪保险因其场景特殊性 ,在冬季时销量会明显上升  ,消费者如何选购合适的保险产品 ?“消费者在线上即可购买冰雪运动相关的保险产品。”王向楠说,消费者可以在保险公司官方公众号、小程序 ,以及一些支付类APP的搜索框输入“冰雪保险”“滑雪保险”等关键词,查询相关产品信息 ,结合自身参与的运动项目以及风险保障需求,选购合适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 ,此类产品往往不是在投保当日生效 ,保障期限也有不同  ,消费者要注意根据自己的滑雪计划提前购买 。

  除了针对消费者的保障,保险机构也积极加强风险减量服务,为投保公众责任险等险种的景区提供风险减量综合服务方案,开展风险评估 、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等工作  ,更好保障冰雪运动爱好者安全游玩 。

  专家表示,未来 ,保险业要深入研究冰雪运动消费者 、经营主体以及相关赛事活动差异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出更精细、专业化的产品 ,创新保障方案,优化风险减量服务。

  除了保险服务 ,各地多措并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医疗等服务,让消费者在冰天雪地中也能感受到浓浓暖意。新雪季期间 ,吉林省共开行了55条冰雪旅游直通车 、53条旅游公交线路、35条夜间公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中央大街为游客提供服务导引、行李寄存  、轻餐简食等服务,在热门地标场所准备了可免费使用的防雨雪用具;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特别设立了滑雪专用值机柜台和超大行李托运柜台,解决雪友滑雪装备托运不便的烦恼……暖心服务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 。

  根据《意见》,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近七成。“借助‘冬’风 ,相关方面要基于各地冰雪资源禀赋 ,开发特色化冰雪产品 ,优化冰雪产业发展环境,创造冰雪消费优质场景,实现冰雪经济创新发展  。”王裕雄说。

  (葛孟超 屈信明 本报记者门杰伟 、李亚楠、方圆参与采写 ,赵英迪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